梁某银的博客

用了8年Windows的我,为什么要买MacBook?

上周,我还信誓旦旦跟朋友说,尽管心动,但我绝不会买 MacBook。但打脸来得如此之快,次日我就线下找闲鱼卖家,自提一台二手 MacBook。

我买的这台是 MacBook Pro,14 英寸,M1 Pro 芯片,16 + 512 内存,于四年前发售,但卖家买在 2022 年,电池容量也竟然有 90% 以上。卖家还是个原教旨主义者,坚决不升级 macOS,还是 12.5 系统,我拿到手就更新到 14.7,因为要用 OneDrive 同步资料。

那我为什么不买新版 MacBook Air 呢?价格这么实惠?这是因为深圳国补在七月份就停掉,刚好我下定决心要买一台,最后发现买老款 Pro 可能还要好一点,有120 赫兹刷新率,HDMI 接口,六扬声器,除了续航稍弱、重量比 Air 还沉,其他的确挑不出毛病。

说清我买的型号后,就能回到标题:从 2017 年家人给我买的第一台 Windows 笔记本电脑以来,习惯 8 年Windows的我,为什么要买MacBook?

1、我没用过苹果一切系统,因此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从来没拥有过,就是最直接的答案。按理来说,随着工作时间推移,我咬咬牙,攒攒钱也买得起。可我的心态向来不舍得对自己太好,也不敢买一个「奢侈品」,最后花起钱来,胆小谨慎,就感到有许多东西我不配拥有。

这念头当然不健康,但也不是我支持走向另一个极端(想买的东西,哪怕超出几个月的工资,也要贷款买)的理由。久而久之,我就像住在这边的岛屿,看着另一个岛屿的人生活着,跟自己截然不同,总让人想尝尝。

可只靠想当然没用,真实与幻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就像我在南方念书,书本和老师都说东北只吃面食馒头(地理有云「南水稻北小麦」),等我去那边读书后,发现人家也吃米饭,甚至还有「东北大米」闻名全国。

想买 MacBook 的幻想包括拥有之后,我也许能熟练地掌握自动化,让我更加效率,或者单纯体验 macOS,有哪些独占应用,实现哪些功能。

2、物欲如野草,春风吹又生。

即便你想着,不去管这念头就好,但刷视频、看文章、聊微信,总是隔三岔五地看到 MacBook 的信息。我每看见一次,就会刺激我购买的欲望。

我查看 Obsidian 的笔记,输入关键词后,发现第一条记录源于2023 年 7月,后来因为拥有 Windows 台式机后,鲜少提及,直到今年三月和四月,有四次提到 MacBook。

物欲不会自然消失,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它只会如野草,火烧不尽,风吹又生。

你看,我想买 MacBook,并没有繁复的念头,也不存在炫耀虚荣,就是想买,不全跟功能、效率、生态有关,那就买罢。


那么,我拥有 MacBook 后,有什么感受呢?

1、MacBook 并没有想象中的玄乎。

使用 MacBook 后,我基本上在复刻 Windows 的使用方式,没有一点变化。还是习惯打开B站看视频,跟 AI 聊天,用 Obsidian 写作写笔记,Calibre 管理电子书,Anki 来复习卡片,微信来聊天……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 macOS 界面很精致,Windows 反而像屎山代码,Windows 11 系统下,还有着许多复古的界面。或许也正因为此,Windows 系统稳而不倒,是个不出错的选择。

2、操作与 Windows 截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驰。

这过程,就像习惯右手做事的人,突然被强制要求使用左手来刷牙、吃饭、写字,事都能做,但总归有些不习惯。

打个比方,软件窗口的关闭、最大化和最小化,Windows 在右上角,macOS 则是左上角;又如在 Windows 下,复制粘贴是 Ctrl + C 和 Ctrl + V,macOS 则是 Command + C 和 Command + V,看按键没问题,但一个在角落,一个在空格键旁边,导致我总习惯性用手掌边缘去按 Ctrl,没反应后才想起来要用大拇指按 Command 键,我颇不习惯。

简言之,两者做的事情没什么不同,但还需要时间来适应。

3、使用 macOS,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 Windows。

在 B站关于 MacBook 和Windows 笔记本如何选择的视频下,总是分为两个阵营,非此即彼。对于预算不足的大学生来说,这么做无可厚非,万一专业课需要 Windows 特定软件,那你的 MacBook 就会很尴尬,甚至会因作业完不成而挂科。

但我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收入,能自主安排消费支出,也就完全跳出「非此即彼」的观念,不必想着我要加入「Windows 党」还是「macOS 党」。

和菜头自己就说,他每天交替着用 Windows 和 macOS,并不单独用哪一台设备。

化用上面左右手的比喻,我们也就能找到一种解释:当你习惯左手吃饭刷牙后,不意味着你的右手废掉,你只是知道两只手如何更擅长做那件事而已。

我还会继续使用 Windows,最起码 Microsoft 三件套、管用软件、游戏还是不能让我摆脱它。

4、祛魅最好的方式,还是拥有。

因此,我的建议是,趁着你想体验某种东西的时候,可以尽早体验,哪怕是借是租。

在我三月份的文章《祛魅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提到我靠借用同事的 iPad,成功祛魅,此后对 iPad 在没有任何物欲;反倒是 MacBook,在心里不断生根发芽,如今真正拥有后,我反倒轻松了,起码不会在一有空就况刷视频文章,看着别人如何用 MacBook。

但我那篇文章没有提到的是,我在 2020 年还在滴答清单创建一个任务,并收集 iPad 文章教程,希望等我拥有那一天,我打开它们,按图索骥。事实证明,我永远用不上。

诚然,虽然我提倡「拥有后才能祛魅」,但不意味着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比如超出家庭负担的房车;而你想购买的物品成本,最好控制在一个月工资范围内(有所超出也可,具体量力而为),这样你的财务状况会比较健康些。况且对于 MacBook 来说,它本身具有工具属性,也不全然浪费。

回顾全文,你发现我并不打算从工具层面来告诉你(什么前台调度、台前调度,什么用了触控板你再也不想用鼠标),我为什么要买 MacBook;恰恰相反,我想从个人感受出发,告诉你我是如何饱受物欲困扰,从心心念念,到最后理清需求,快刀斩乱麻买下这台 MacBook,物欲从此安宁。

所以,先试着去拥有吧。你艳羡另一个岛屿的生活,不必每天看他们的报纸新闻,只需买一张船票,亲自过去,生活一天、一月、一季度,就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