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中太晚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在知乎刷到这个问题,有两万多个回答,遂感兴趣,也站在 27 岁的年纪来回答一下。
1、在吃的方面不要太省钱。
并非是说奢侈浪费,而是可以多花钱吃营养健康的。
我高中时又矮又瘦(高二时才只有 70 来斤),主要是生活费给得少。大学后生活费充裕,经常吃肉,身高体重都得到发展,老实说我自己、乃至家人、同学都没想到。
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对吃饭会陷入纠结,想吃 15 块钱的饭,但想着省下 5 块钱,就吃 10 块钱的米粉。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省下的那些钱也没什么必要。即便每天都多加 10 块钱吃顿好的,一年也就 3650 元。
我这么说不是认为这是小钱,但对于漫漫人生,吃点好的,少为这种小事纠结,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2、当你决心做一件事,就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
我在大学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写作。其实我一直想写,但我身边的环境,会让我觉得写了之后,会收到嘲弄,什么「文化人」、「大学毕业就是不一样」、「文艺青年」。
直到我开始做这件事,陆续发表文章后,才发现其实也有人喜欢我写的东西。我转发到朋友圈时,偶尔会收到一两条的调侃,这时我已经能做到不在乎了。
因为调侃需要力气,创作也是。只要我付出的力气足够大,就能盖住那些声音,慢慢他们也就不再发声了。
对于想做的事,要记住你才是第一位,只要你喜欢、满意,就能持续做下去。
3、条件足够的情况下,允许头脑一热。
当初我从贵州来到深圳,其实没有太多考虑,也没拿到 offer,就一个人赤手空拳来了。
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我兜里有点存款,能支撑我活一两个月,还找朋友借了点;再者我认为我还年轻,一无所有,也就能来深圳闯荡一下,最糟糕的结局无非打道回府嘛。
那时我刷小红书,就看到很多人说深圳大环境不好,建议别来。但是抱怨没有意义,它不能改善我的生活,只有多投简历,多面试,才能有点机会。
我几乎找了一个月的工作,水土不服,加上热得要命,我那个月瘦了 10 来斤——不过找到工作后没两个月,就恢复原状了。
如果我没存款,估计就没勇气做这件事。有存款的好处,就是允许头脑一热,不管是裸辞、旅游、跑到小镇生活,它都能为你托底,否则你的选择就会大大压缩。
4、出身没得选,但生活可以选。
以前我没有原生家庭的意识,但对比网友的分享后,才发现我就属于比较倒霉的一类。
昨天我在某位博主的评论区,简要说下我的过去:一年级就被扔到封闭式私立学校,理由是为了省事,实际上当时家人工作的城市,比学校的小县城要好太多(两边相隔几百公里,那时坐大巴就要四五个小时,因此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一读就是高三,中间本想换学校,但我父亲不让,怕我学坏。这意味着我过去接受到的教育,其实都是学校教育,一年到头,也没感受太多亲情。结果是跟家人关系若即若离,也很少分享心事。
这内容一发,网友纷纷说太可怜了。
但这也是我想说的,很多困于过去的人,都没想到生活其实还有更多选择。在哪出生、父母是谁、在哪读书,这些都没得选,唯有生活是可以选择的,你依然可以为糟糕的出厂配置,去更新系统、迭代硬件。
现在我没有抱怨,只是为过去感到不解,至今我都想不出他们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决策。
5、独立是第一位。
我之所以不抱怨,是因为我在生活上独立了,不依靠谁也能养活自己。
精神和肉体都需要独立,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先问问自己,让自己去做决策。我看到不少网友,经常抱怨和家人关系差,其中一大半都是大学毕业后住在家里,这就属于想离开,但又没勇气离开。
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自己租房子住。你不能一边吃住父母的,一边要求独立。
独立之后,你才拥有了生活的控制权,体验过一次,你就再也不想把它交给任何人。
独立,意味着你需要做任何人生决策,风险和收益都属于自己。考公务员的收益是工作稳定,风险是可能考了三年都没结果;在私企工作,风险是工作极其不稳定,好处是有机会能赚到更多钱。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往这个方向走,掌握好方向盘,不要受到三流导航的蛊惑。
往前看,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