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困惑
目前我已经连续日更15天,但对写作有了更多的困惑。
首先是我对写作感到轻微焦虑。当我连续日更7天时,我想的是再写一天;而连续日更15天后,我开始怀疑自己。尽管之前说我会捕捉一些信息来写作,但我并非每天都能这么轻松,今天我就陷入一种灵感枯竭,不知道该表达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想能不能支撑起一篇文章。
我还有一些选题可以写,但当想动笔时,我会问自己:自己的表达是否全面,思路是否清晰,观点是否独有,会不会在捡着别人的口香糖咀嚼,让自己的大脑称为别人观点的跑马场?
如果我强行去写一篇毫无了解的文章,只是凭借粗浅的观点,洋洋洒洒写一大篇出来,这会不会让自己陷入信息茧房,会不会更固执、更偏执、更坚信自己的观点?
其次我开始怀疑自身的写作能力。我才连更15天,今年也才写了5万字——粗略统计1月22至昨天的文章字数,但一些文字写着写着,会让我停滞下来,思考这句话有必要吗,会不会太啰嗦,要不要写得更凝练点,怎么看起来全是口水话,毫无营养,乏善可陈。
我不恐惧写作这件事,甚至觉得作文的800字不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可以对着一个选题,絮絮叨叨地写上一阵子,除了给我虚荣感,别无他用。
对写作能力的怀疑,是因为我一辈子都写不出王小波、和菜头那样的文字。我写不出结构清晰的段落,辛辣讽刺的语句,也写出不凝练的金句,看着他们能用语言描述出比我高几十层楼的思想,只让人看到寥寥几句就五体投地。
既然永远难以赶上别人的影子,那还有必要去写作吗?这样思考会很矫情和自不量力,落入别人的眼里,会不会让人笑掉大牙。
最后我还是如实记下此刻的想法。但我还会继续这么写,也许问题只是出在我写得太少而想得太多,也许未来的我看到这篇文章,看到当时的困惑,会骂一声笨蛋,然后说:想这么多干嘛,写就完事了!
和菜头在他今天的文章《学作文》里,有这么几句话:
「然而人生漫长,人这一辈子会有很多的经历,很多的情绪,很多的感想,需要用文字来记录和表达。这种文字可以写很多年,甚至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它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也能滋养他人的内心,这就是写作的意义所在。
一定要从有用无用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文字,那么我想这就是它最大的功用—一个人的肉身需要栖居在一个水泥盒子里,而他的精神也需要某个处所得以栖息。栖息本身就是它的价值,这和文笔好不好,得分高不高,众人喜欢不喜欢没关系。」
我反复默念几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我的问题,但这不是我自己的答案——可这重要吗?别人的思考能为自己解惑,那就先相信着,起码在自己没有明确答案时,只要能走路,哪怕拐杖是别人的。
既然想不出解决方案,那就先继续写着,用自己的方式写。也许写着写着,答案就不请自来;也许「继续写作」,就是最简单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