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是不是在勉强自己?
日更一久,我总有几天会怀疑自己:我是不是在勉强自己?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读者会不会跑了?每天都在写,我的观点真有这么多吗?
最近我的确在思考,要不要暂缓日更。然而我又深知自己的脾性,一旦停下来,那估计一个月都不会动笔,到时候再捡起这件事,心气会大打折扣。
很多时候,我是用写作辅助思考。是的,这跟很多人不同,他们思考为先,作品只是顺带产出地东西;而我只有一边打字,一边思考,才能逐渐理清楚一件事 —— 当然,用纸笔写写画画,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而要回答「日更是不是在勉强自己」,就要先思考我自己是如何看待写作这回事。
坦率地说,我觉得码字很爽,一边敲敲打打,就能看到一篇文章呈现在我眼前,而且还是以我没想过的方式。有时卡壳半天,有时一气呵成,即便是口水话,我也写得心满意足。
以前即便我不发表文章到公众号,也会在自己的笔记工具里记录这一天,无非是吃喝玩乐。尽管多数时候我不会去回顾,但足以证明写作对我来说有解压的作用,你写下烦恼、忧愁、愉快、幸福,也就把将它们从大脑中解放出来,落定成文,将来看着这些文字,似乎能想象到那时的情绪。
日更不是勉强,而是把自己习惯性活在文字里。
诚然,日更缺点之一,会涉及到[[梁某银公众号推文#自我重复|自我重复]],即现在想写的东西,发现以前早就写过,而且还是不留后路的那种,让你一下纠结自己是江郎才尽,还是抄袭自己(且不提我们每日生活,本来就有巨大的重复,两点一线上班,变数就是你所汲取到的信息,所以才会有人写小说,比如刘慈欣)。
至于会不会因为质量下降,而导致读者全跑了。我有过担忧,但读者心理不是我能完全左右。况且,作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阅读量、点赞加转发吗?
其实未必。
我所能做的,就是写出此刻我相信的东西,对我有意义,对读者有价值。至于之后,那就不在我的控制范围内。
因为我不是一个品牌和符号,那就暂不存在交付这件事,读者对我的期许也不会跟王小波、余华、马尔克斯那般高。一旦把自己作为一个品牌,你就要像苹果公司那样,每年稳定推出具有新功能的 iPhone 系列,前年灵动岛,去年拍照键,那么今年呢?因为粉丝的耐心也是有限的,时间一长,倘若还在吃老本,那可能就是重走诺基亚的老路。
好在我没有这个顾虑。
此刻写作对我而言,是件愉快的事,我还把自己当作一个新手,每天不断得写,期望量变积累到质变,届时文从字顺,什么样的文章我都信手拈来,一口气写个三千字完全不是梦 —— 目前还只能在梦里实现。
因为我不是品牌,我是一个码字的人,[[梁某银公众号推文#我是世界上最小众的赛道|我走在世界上最小众的赛道]],写我的喜怒哀乐,写打印机,写入手的新玩具,写双语翻译电子书,写最近听的歌,也写些零散的思考——
重要的是,我在写自己。
写别人的故事不难,难的是认识自己,并写好自己的故事。
而这就是写作其中之一的意义:先写好自己,你才能写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