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过每天的24小时》读后
我们应该如何度过一天的 24 小时呢?
上周我看到@宇子 在文章推荐一本书,《如何度过每天的24小时》。刚好我最近为这件事感到困惑,因此周末去图书馆借来,昨天就一口气读完(其实断了好几口气)。
读完后,我感觉这本书应该叫《如何读过我们的一生》。因为他不仅仅回答如何安排一天,更是传递一种乐观、积极、自洽的思想,让我们去度过一生。
但我想到一句话:「你如何度过一天,也就如何度过一生。」因此,书名也没有问题,毕竟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度过每一天,也就这么过一生。
这本书里边,还教人如何松弛有度规划上下班时间,定计划避免太大太满,否则一遭挫折容易沮丧,还告诉你怎样欣赏艺术,选购书籍,锻炼大脑……
看到这,你估计不以为然,因为这些观点并不新鲜,到今天还在写这本书的人,应该罚去北极养企鹅。实则不然,这本书写于 1907 年,是不折不扣的老书,作者还是个小说家,因此读这本书时,能读出作者身上那股文艺范。
代入这个背景,你读这本书想必能宽容不少,甚至在某些地方忍不住微笑。比如作者写到,当你到了而立之年,有些责任有些烦恼,囿于当下,就忍不住一鼓作气成就大业,可一旦失败就一蹶不振。
这不正是「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踌躇满志」吗?
还有作者说买书不一定要看,书里面的美德如果能够感染到你,还能因它而变得更好,那也有意义。
一下子,我为自己买了一堆书而没有看完找到完美解释。
这正说明,我们的烦恼,跟一百年前的人并无不同:我们会因为买太多书读不完而内疚,总想安排太多计划而完不成,期望像他人变得有钱变得成功……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翻译讲究与时俱进,因此一些表述无比贴合当代人的现状,也就让人会心一笑。
窃以为,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我们应该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让它穿插在每一天。比如作者所说的阅读、写作、冥想、欣赏艺术、背诵散文、锻炼大脑,只要你能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你就不会感到虚度光阴。
因为在你倾情投入的时候,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思维得到锻炼,甚至感受到心流。
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找到对自己「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找到后预留更多时间给它,并庆祝每一次微小的成功。
如此,你就知道如何度过每天的 24 小时。
也就这么度过一生。